审计匠心 薪火相传
——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
(江阴市审计局 顾敏)
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审计机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广为人知,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代代江阴审计人牢记“为民执审、为国而计”的初心,坚持以“躬行实践、求真务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审计匠心,忠诚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江阴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摸着石头过河。1982年宪法规定,各级政府设立审计机关。1984年,江阴市审计局蹒跚起步,来自其他单位的财务骨干组建了最初6个人的审计队伍。成立之初,审计理论和实践的缺乏成为艰难问题,连自己都不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干。江阴审计人按照当时审计署提出的“边组建、边工作”的方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开展粮食、化肥、纺织、食品等四个行业的试审,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收支管理情况专项审计,现场练兵,初步建立了对审计的定位和认识。1986年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科委教育大楼、图书馆、少年宫等工程基建审计,1989年澄江镇财政收支情况联合审计,1995年财政同级审预审、无锡新兴实业公司非法集资专案审计,1998年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江阴审计人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用“一把算盘、一支钢笔、一本底稿”,积极探索各种类型审计的路子,不断积累审计实践经验。
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给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为审计事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预算执行审计、社会保障审计、涉农资金审计、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国有企业审计、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江阴审计人立足实际,不断研究进取、推陈出新,逐步从单纯的查错纠弊向监督与保障并重的方向深化,从真实合法性为主向管理和效益方面延伸,从关注“钱如何用的”向探究“钱用得如何”拓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堵塞漏洞、加强管理、促进改革的建议。起步较早的经济责任审计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深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江阴特色的审计之路。独创组织、纪检、农工、审计“四方联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模式,2010年增加编办,形成任期责任“五方联审”监督模式,同步联动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廉洁自律、选人用人、机构编制、乡镇经济发展成果和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也拓展到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发展责任、决策责任、管理责任、执行责任和监督责任,真正做到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挽救失误者、查处违纪者。
审计改革创新永不停歇。十八大后改革步入快车道。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审计改革创新一年一个大踏步,“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江阴审计人也一次次用心钻研、创新超越,从最初的手写、手抄、手算,到无纸化办公、AO计算机审计,再到针对互联网及大型数据库条件下的现代信息化审计监督模式,每一次变化都承载着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时代烙印。2017年全面推开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剂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堪忧的良药,给领导干部划上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江阴审计人又一次面临暂新的课题,且全世界范围内无成熟经验可借鉴。江阴审计人结合本地自然资源资产实际,主要围绕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审计,探索运用Google Earth系统与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平台数据比对,核查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虽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处在起步探索阶段,要全面发挥作用仍存在诸多困难,但江阴审计人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有什么样的追求就有什么样的执着。审计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近10年江阴市审计局完成各类审计项目724个,查处违规违纪资金15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20亿元,核减政府投资工程支出29亿元,核减拆迁资金支出15亿元。一连串骄人数字的背后,无不浸透着江阴审计人辛勤劳动的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江阴审计人或伏案翻阅、专注查证,或徜徉厂房车间、建筑工地,或徘徊乡村农户、田间地头,一笔笔甄别资金流向,一项项分析业务往来,一个个测量数据,一户户核实资料……江阴审计人以执着的匠艺之心构筑起一个人情味的世界。他们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日复一日的重复,一日更比一日的精细。他们在枯燥的数字中享受着幸福,在点点滴滴中散发着魅力。同时,审计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物质与金钱的引诱,比枪林弹雨更能考验人的灵魂与情操。揪“蛀虫”、打“硕鼠”、预防腐败,江阴审计人以忠诚和担当表达了对审计事业最深地爱。
回望来路,初心不改。“躬行实践、求真务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是江阴审计永不过时的精神旋律,是江阴审计人代代坚守和传承的审计匠心,支撑着江阴审计事业的发展,支撑着审计之路越走越宽广。下一个十年会怎样?我们期望,接续过去四十年的火种点亮未来,以充足的底蕴去绘制美好生活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