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与如何参政议政,理所当然成为党派及其全体成员的重要任务与研究课题。我们应该看清和肯定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党派整体的力量与一部分成员杰出的贡献。但更应认识与关注全体成员的意识与参与。不管有意识或无意识,承认或不承认,事实上,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及其全体成员都必须面临和认真对待同一个问题:参政议政与如何参政议政。
(一)
民主党派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各不同单位,或医生、教授、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或部门领导、名人,或普通职工。各自在原岗位,承担不同工作。这种本职工作与身份地位,并不一定必须具备参政议政意识。但不管原来怎样,只要一旦参加了民主党派组织,就成了参政党派中的一员。身份地位变了,转变为同一阶层中的一员。毋庸置疑,都应有参政议政的意识、责任与作为,而不能还持原工作岗位的身份地位,认为参政议政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一个人在特定社会和党派团体中占有适当位置,也就必然被社会或党派团体规定了行为模式。这个位置,即个人在社会或党派中所占的地位,即社会地位、身份。不难理解,既然有了民主党派成员的地位与身份,就决定了他必须在党派组织里参与工作,尽职尽责,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十分清楚,这里有一个“转变”的大问题。即地位与身份变了,意识也应为之转变。所以,既然成为参政党的一名成员,不管在党内担当职务与否,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成员,转变意识,都是要事。因此,就应该认真学习中共统战理论与方针政策,学习党派章程与理论,并在党派组织或个人参政议政活动中,努力转变身份意识,增强党派参政意识,摆正自己位置,明确与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简言之:牢记自己是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只有意识的转变,才能不断适应和逐步加深理解党派工作;只有不断适应与理解,才有可能尽好职责与有所作为。
意识转变是尽职尽责与有所作为的前提,但转变不等于就可以有所作为。笔者认为,这是另一个须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问题。其实质是:在参政议政实践中,一个普通成员,如何参与并融入党派群体中去努力并得到认可。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由于党派成员有共同的信念,同属一个群体,因而有强烈的归属感;由于大家对许多重大原则问题,有共同认识与评价,因而有强烈的认同感;更由于成员大多为中、高级知识分子,对许多问题有独特认识与见解,很希望有机会表达并得到尊重,因而有强烈的参与感。鉴于此,大多数成员都会尽自己努力,投入参政议政活动,建言献策,希望更好发挥党派群体及其个人作用。反过来,党派群体对个人的努力,不管作用大小,甚至眼下还看不出什么作用的,都不应忽视淡漠,寒了热情的心,而是应予以支持鼓励。这不仅是对每位成员参政议政热情与行为的肯定和赞许,更是对成员人格和努力的尊重,以致进一步强化成员的意识与行为。这样,使归属进一步添加情感,认同进一步增进共识,参与进一步得到自信。群体的支持与肯定,会予以个体增添力量与信心;个体增添了力量与信心,理应更加积极参与群体之中,更加努力履行个体的职责。
参与并不一定有成效作用。笔者认为,这又是一个问题。个人能力有大小,但不管如何,自己都是整个群体之中一名普通小卒。只要积极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当好自己的主角,都应有所作为。而那些在各级党派组织中担当一定职责,担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成员,更应明确在参政议政中肩负几重身份与任务的重担,更应履行当好这些职责。这当然也包括被聘任政府与单位要职、特约监察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等有重任在身的成员。
(二)
如何参政议政,是党派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这实际是工作目标方向与工作方式方法之综合。毋庸讳言,这须以有参政议政意识为前提。必须认真把握好这主体与客体关系。换言之,只有增强参政意识,才有可能较好解决如何参政;而能够较好解决如何参政议政,又会促进参政意识的增强。
关于党派群体如何参政议政,已屡见论述,本文不另赘述,只想从党派成员“个体”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般而言,各级党派组织是从党派性质、主要职能出发,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来参政议政、开展自己工作的。这样的角度,既决定了参政议政目标方向,也决定了参政议政的方式方法。党派成员参与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当然也应围绕党派群体的中心工作而不是其他。但是,似乎还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关注思考:
1.多样化的个体,必须有多样化内容可供参政选题。党派成员来自不同岗位,既是党员又担当其他多种工作角色。他们生活和工作在基层,最了解各自所在战线、系统、行业、单位的重点工作,最熟知所密切接触群众关心的诸多问题。多样化的个体,多样化的问题,必然会有多样化选题去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笔者感到,只要不违背总的原则与方向,这种“多样化”不仅是必然、必要,而且有利。有利于党派群体更好选题,使参政议政更趋于理性与实际。因而,党派群体不仅对这种“多样化”应予以支持肯定,更应具体指导帮助。对一些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那怕只言片语,暂时可能还不会登“大雅之堂”的,也应尽可能变成文字,在内部刊登出来。应该看到,从多样化的问题,甚至是“不起眼”的问题中,每每总有可能发掘出重大课题,在党派群体的平台上进一步充分发挥,往往作用更大。
2.多样化的个体,必然有多样化参政议政方式方法与途径。党派成员完全可以,也应该通过组织间接地或个人直接向党派的市、省、中央建言献策,也可直接向党政有关部门及媒体反映意见与建议。成员中有很多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是在政府、单位中担任一定职务。比起一般普通成员,他们有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与场所,发表政见,提出建议、提案和直接建言献策。同时,他们又不同于党派各级组织有某些局限性,个人身份可以更富于多样化,可以从多种角度、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去参政议政;不仅可以触及重大课题,也更能从多个方面去触及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中、小”问题。因此,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党派组织应与代表、委员和一般成员去频繁沟通,集思广益。既可集中力量就重大议题,从群体角度提出有分量、有震憾力的重点提案,又可以梳理不同大、中、小问题,分头由个人从多角度、多渠道提出高质量提案建议,充分发挥群体与个体双重力量与作用。
3.多样化个体,必然会产生多样化思考与见解。对同一议题,不同的个体,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推理判断,会得出不同的见解,这极为正常。比如对人民群众所高度关注的“廉政建设”、“环境保护”、“教育收费”、“医疗保险”等重大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与建议不大一样。多样化的思考与见解不断出现,比起“一致认为”绝对是大好事。既有利于从多角度、多因素对同一议题去参政议政,又有利于党和政府对此从多方面、多层次去全盘考虑,最终妥善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对同一重大议题的参政议政,党派组织不仅应充分发挥群体巨大优势,更可以“化整为零”,帮助不同个体,从不同角度,发表多样化而独立的见解。因此笔者斗胆建议,党派组织与其辅天盖地下发几十条讨论提纲,让成员摸不着边际,不如在某一时段,集中一两个议题,让大家充分“乱议”、“杂议”,从“杂七杂八”议论中肯定可以筛选和集中许多真知灼见。也许,这样的参政议政的选题会显得更有力量、深度和广泛意义。
(三)
在新形势下,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特别是让全体成员积极投入、参与做好,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尚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应加强学习,增强参政议政意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十六大精神以及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当前工作指南,是党派参政议政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会加深对参政议政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参与意识,提高自觉性和水平,有利于推动参政议政工作上一新台阶。
2.努力摆正、摆妥双重身份关系。双重身份必然会在工作性质、时间、范围上有矛盾冲突,互有影响。如果硬性强调“自觉性”,要求双重或多重身份的成员均分时间与精力,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但尽责精神不可偏废。因此,除了成员自己妥善安排之外,党派组织应予充分关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必须知情。不知情没有发言权,更无法参政议政。事实上,一般成员不大可能有专门时间和必要途径去经常调查研究,但这亦不排除可以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及与他人交往中时时处处去调查收集社情民意的可能,还可以从报刊、电视、网上得到更多信息资料。当然,这种自觉行为来自于参政意识。除此,党派组织更应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让更多成员更多且及时知情。
4.力争多学一点,当一名“杂家”。党派成员大多为本行业骨干,学有专长,但与在新形势下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要求相比其水平还参差不齐。这就要求跳出原有职业与专业的框围,去学习和了解新知识、新情况、新信息,去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与新思路。我们不可能要求成员都成为博大精深的专家学者,但起码对专业外的东西要去学一点、懂一点。实践证明,“杂一点”好,有利于参政议政。笔者认为,除了自己努力外,如有可能,党派组织可以定期举办诸如经济、科技、金融、法律、民俗、宗教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普及知识,帮成员“杂一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成员个体素质,也有利于提高群体素质,还有利于增强凝聚力。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当然,搞好参政议政工作,有许多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诸如正确分析形势,通盘筛选议题,严谨逻辑思维,恰当把握分寸,精心文字处理,掌握时机场所等(这不是本文所论要义)。笔者所期望阐明的是:把参政议政工作推向新阶段,是党派群体的大事,更是每位成员应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的大事。应充分肯定部分专家精英的才华与贡献,更应看到和发掘广大成员中蕴藏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应该相信,注意集中发挥多种智慧与力量,我们的各项工作会越做越好。
△农工党南京市下关区总支成立
10月19日下午,农工党南京市下关区总支委员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会议由我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汪椿祜同志主持。中共下关区委统战部历余志部长和中共下关区卫生局工委毛天华书记到会并分别代表区委和区卫生局致以祝贺。
会议宣读了成立农工党下关区总支委员会和成立农工党小市医院支部的决定,宣布了总支委员会和支部负责人名单。会上,总支委员还回顾了支部过去的工作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农工党下关区支部成立于1956年,已有近50年的基层活动历史。从1978年恢复组织生活以来,该支部已从当时的3名同志发展为现有成员60余名,供职于16家单位。下关总支的成立,充分说明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下关地区农工党组织在健康稳步地发展,这将更有利于农工党组织的建设,更有利于发挥农工党成员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下关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汪椿祜副主委向新的总支委员提了几点希望:希望总支委员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保持和发扬与中共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在各级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立足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希望总支委员会紧紧依靠中共各级党组织,适应新形势,凝聚下辖三个支部的优势和力量,在过去好成绩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
△白下区总支成立
在农工党南京市委会的关心支持下,筹备已久的农工党南京市白下区总支委员会于11月18日下午在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成立。这是今年继我委成立鼓楼区总支和下关区总支的第三总支。会议由我委组织处处长章建宁主持,我委副主委汪椿祜同志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共白下区委统战部陈双喜部长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代表中共白下区委表示祝贺。出席会议的还有白下区卫生局张建国副局长及市红十字医院书记江兴宝等有关单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