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全国理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主题报告
(2004年6月4日)
蒋正华
同志们:
中央专门召开理论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开好这次会议,认真深入研究我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总结交流近年来理论建设工作的经验体会,研讨制定关于加强理论建设的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党理论建设的目标方向和工作任务,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农工党建设成为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参政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思想理论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根本。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我国的改革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课题。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起着关键的作用,从理论上总结并指导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执政党的角度不断深化理论建设,参政党也应作出与其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理论贡献。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通过加强理论建设,进一步厘清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担负起时代赋予我党的历史使命。因此,理论建设是关系到我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全党同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开创我党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是团结全党、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需要。
中共十六大确定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宏伟目标,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届时就将有十几亿人口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将是一个空前的创举。
纵观世界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强盛,关键在于解决好发展道路问题。发展道路正确,国民经济就能较快发展,实现经济腾飞;发展道路错误,国民经济就会很快衰败,陷入深刻危机。例如,日本二战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被美国的轰炸所摧毁,加上自然资源极其贫乏,日本人几乎陷入了绝望的境地。经过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变革,日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1956年经济开始起飞,创造了连续30年快速发展的历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与此相反,阿根廷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早在20世纪初,已是世界第八大经济强国,素有拉美“经济奇迹”之称。但是由于后来不顾国情,在经济上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政治上照搬西方的“多党制”,结果导致了21世纪初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不仅在全世界的经济排名跌至80多位,因无力偿还高达1500亿美元的外债不得不公开宣布国家破产,而且引发了大范围的社会骚乱和剧烈的政局动荡。
从我国的近现代历史上看,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鲸吞蚕食,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多仁人志士和政治力量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才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是在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时,又经过了长期的探索。过去理论界不少人一直怀疑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一直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特点,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直到小平同志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才把大家的思想解放出来,进一步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由此可见理论的巨大威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全面转移,进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大为增强,社会安定团结,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征程中,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农工民主党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也要从理论高度认真思考这三个“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如果在理论上不清醒,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不清;如果在理论上不坚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艰巨性思想准备不足,就难以用科学理论团结和凝聚全党的思想和力量,难以在实践中正确履行自身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理论建设,努力提高全党对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共识,不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
第二,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努力实现“和平崛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和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会改变。最近,围绕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和香港政制发展问题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斗争,再次证明了这一事实。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视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公开表示要“与中共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摧毁中共政权,在世界上彻底消灭共产主义制度”。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尤其是以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迅猛发展,使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输入前所未有地便捷。据有关学者的不完全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其文化产品的出口已经取代航空行业,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产品,占国际文化市场的40%以上。正如美国一位政界人士所说,通过世贸组织,“美国最大的出口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的产品,而是大批量生产的美国文化”。西方敌对势力在推行“西化”图谋和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时,把矛头突出指向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企图用西方多党制、议会制取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颠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种多样;人们的就业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政治信仰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种变化趋势总体上是积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在“西化”思潮的影响下,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多党制、两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观念也在一些社会成员中找到了市场。有些人错误认为,政党都应以夺取政权为目标,不以此为目标的政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党;还有一些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治领域也要与“国际接轨”,全面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因此,我们参政党的理论建设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强对重大课题的研究,加强对核心问题的分析,加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当前个别民主党派成员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我们自己的调查也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农工党员认同和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是也有极少数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缺乏清醒认识,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缺乏应有警惕,对错误言论的识别和抵制能力还不够强。
事实说明,在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和斗争依然是长期和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成员,我们农工民主党必须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承担起维护这一政治格局的责任。通过切实有力的理论建设,可以使广大党员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衡量标准等重大理论政策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切实有力的理论建设,可以更加坚定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保证广大党员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是提高参政能力,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参政党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进行,我们对这一科学理论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具备八十多年建党历史和五十多年执政经验的“老党”,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业绩,但是她并没有因循守旧、裹足不前、自我陶醉。党的领导人反复强调,要把创新作为永葆生机的源泉,要以理论创新作为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全党上下孜孜以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正是有了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集中全党智慧,才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求真务实,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作为亲密友党,我们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深受鼓舞,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取得更大成就信心倍增。同时也深感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处于同一个历史方位中,坚持多党合作,既要加强执政党建设,也要加强参政党建设,两者都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合作。现在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和突破,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对我们民主党派发挥作用寄予厚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也为我们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努力提高参政能力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因此,农工民主党只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理论建设,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时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工民主党的队伍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时期以来加入我党的新党员大量增加,已经占到党员总数8.75万人的95%以上,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就业领域更加广泛。二是广大农工党员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大多数党员关心政治,有较高的参政热情,积极进取,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理论。三是经过新老交替,新一代代表人士已经成为各级领导班子的主体。他们年富力强、充满朝气,视野广阔、思维敏锐,富有开拓精神,具备较强的参政能力和参政热情。但也应当看到,由于历史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他们没有老一代那样长期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经历,有些同志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深刻系统的了解;不少同志在担任领导职务前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和学术研究工作,缺乏实践锻炼,政治经验欠缺,政治鉴别力、政治把握能力和个人威信都有待提高。
因此,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也是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大课题。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没有本本可依,没有先例可循,必须靠理论上的探索、工作上的创新、实践上的发展。而实际上,我们的理论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还不能适应参政党建设的需要,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二、回顾近年来我党理论建设工作的情况,总结参政党理论建设的经验
近年来,我党高度重视参政党理论建设,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总结我党理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党理论建设工作。希望同志们充分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集思广益,畅所欲言,联系实际,深入研讨,特别是要围绕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理论建设的意见(讨论稿)》认真讨论并完善修改,争取提交今年七月的中常会通过实施。回顾我党近年来理论建设工作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才能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世纪新阶段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写入宪法和政协章程,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因此,参政党理论建设既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又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工作重点。
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重要讲话不久,我党中央组织党内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座谈,研讨撰写了《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辅导纲要》。《纲要》结合党派实际,提出了农工党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抵制西方多党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积极履行自身职能。2003年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发表后,我党中央研究认为,民主党派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五个“有助于”,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执政必然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助于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自觉性,有助于提高对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如何联系工作实际、改革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方法,我们提出了“四个融入”:即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到当前开展的“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融入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中,不断提高参政党的能力和水平;融入到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建功立业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工作业绩和作出新的贡献;融入到理论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推动参政党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提出这些具有参政党特色的鲜明观点,在我党反响较大,效果很好,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党员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实践中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近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报告会、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研讨交流学习经验和收获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7月召开的我党十三届三次中常会,专题总结交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验体会,进一步推动了全党兴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为进一步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中央已经决定,将在今年适当时候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讲活动。
2、坚持领导带头与党员参与相结合,才能形成重视理论建设共识。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我党中央十分重视参政党理论建设工作,将其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立课题,定计划,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积极倡导、身体力行,带头研究理论、运用理论,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自我教育的主要内容,带动全党理论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在全党形成了重视理论建设共识。
理论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央理论学习中心组不断健全制度、丰富内容。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多次召开专题学习会议,畅谈交流学习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指导撰写理论文章,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统一战线》、《中国政协》等报刊发表,对于推动全党的理论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地方组织的作用,努力调动各级地方组织的积极性,使我们的理论建设工作基础更扎实、队伍更壮大、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显著。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重庆等省级组织和吉林长春、白城、安徽宿州、江西南昌、河南郑州等市级组织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先后召开了理论研讨会,编印出版了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对理论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上海、重庆市委会还成立了理论研究指导小组,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的积极性。地方组织的许多主要领导同志也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亲自带队调研,指导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理论学习文章。
参政党理论建设,党员参与是基础,领导带头是关键。领导同志只有提高对参政党理论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才能抓住重点,抓出实效,才能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达成重视理论建设的共识,形成全党参与理论建设的局面。
3、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重要理论研究成果。
参政党的理论建设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鼓励广大理论工作者勇于创新,才能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
近年来,中央每年制定下发《理论研究课题计划》,各级地方组织积极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很多省级组织还由主委挂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论证研讨会,组织力量集体攻关,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有些研究,如参政党能力建设、参政党运行机制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和作风建设、政治文明研究等,与工作实际结合紧密,有独到的见解,质量普遍较高。其中陕西、福建、云南、内蒙古、贵州等省(区)委会的理论研究成果在相关报刊发表,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江苏、辽宁、黑龙江等省(市)委会的研究成果受到有关方面的表彰。陈宗兴副主席的论文《应对WTO挑战,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在《求是》杂志发表;四川省委会刘晓峰主委的论文《深刻认识执政党的先进性,努力建设适应多党合作要求的参政党》,在《人民政协报》发表,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党辽宁省委会副主委沈殿忠同志的论文《论党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和《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连续两年荣获中央统战部全国统战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在此,我们向获奖的组织和同志们表示祝贺!
4、坚持深入研究与宣传普及相结合,才能推动全党理论素养的提高。
理论学习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恩格斯在论述科学发展的动力时,说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要,就能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样,参政党建设一旦有了对理论的需要,就能赋予理论建设以巨大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因此,我党在深入开展研究活动的同时,加强理论的宣传普及,努力在全党营造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良好氛围,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是理论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
2000年底,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组织党内专家学者,精心编写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资料汇编暨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学习讲话》一书,比较系统地阐释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有关多党合作精神,特别是从民主党派的角度,学习介绍了这次会议提出的有关多党合作新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具体措施,充分吸收了社会各界关于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工作的调研成果。该书印发到每个基层组织和省级委员以上广大党员干部,对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给基层党员提供生动的自我教育和理论学习素材,我党中央正在组织编写《农工民主党党员读本》,拟在今年“十一”,即建国55周年前发到党员手中。
充分发挥宣传载体的作用,积极推广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广大农工党员理论素养的提高。我们充分利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大众媒体宣传报道我党的理论学习活动和理论研究成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党刊《前进论坛》连续刊登了以一批质量较高的理论学习文章,受到广大党员读者的欢迎。为了给我党理论研究搭建平台,提供理论探讨的园地,中央创办了《理论研究参考》,至今已经出版了15期,刊出理论研究论文60余篇。一些地方组织也在党刊辟出专栏刊登理论文章,受到党员的欢迎。
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参政党的理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党的理论建设基础相对薄弱,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地方组织对此仍然重视不够,理论队伍还在发展和提高之中。对此,全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党理论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
参政党的理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的理论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保理论建设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创新和丰富参政党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要通过全党上下的不懈努力,使我党的理论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党理论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健全学习制度,提高理论素养。
重视理论学习运用,坚持自我教育,是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参政党工作,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认识,提高坚持和贯彻的自觉性。还要提倡博览群书,尽可能多地学习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现代科技等基础知识,不断更新和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不仅要在学术上具备较高造诣,还要高度重视自身理论素质的提高,努力成为政治家。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水平,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参政意识;要带头参与理论学习,善于从工作实践中发现新问题,主动向理论工作者提出新问题,注意把理论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要在搞好自学和独立思考的同时,提倡相互切磋、集思广益、相互交流;要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勤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希望同志们在理论建设工作中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带头实践,作出表率,推动理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全党形成一个认真学习理论、自觉运用理论的浓厚氛围。
当前的学习重点,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观跨时代的重大飞跃,是在国民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强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决策,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理论创新的典范。我党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就要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原则,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研究机制。
参政党理论建设有其特殊的规律和方法,既不能揠苗助长、一蹴而就,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必须着眼长远,循序渐进,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开展。各级组织要努力把握参政党理论建设规律,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力争在夯实理论基础、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推动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中央和地方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做到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确保研究有指导,成果有检查,经费有保障。中央要制定理论研究的中长期规划,明确研究重点,指导和推动全党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央在适当的时候成立理论研究中心,有条件的地方组织也可建立理论研究小组,制定理论研讨工作计划,定出理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调研。中央还将确定一些理论研究基地,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特色鲜明、联系密切的理论研究网络。
要善于总结概括长期以来我党理论建设的成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使之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规章和制度,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机制。可试行理论课题招标制度,由中央每年确定重点研究课题进行招标;建立理论研究激励制度,由中央和各级地方组织对优秀理论成果进行评比和表彰;建立理论研究经费支持制度,在经费上保证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等等。今年7月,中央《关于加强理论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后,各级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进理论建设工作的开展。
3、营造宽松氛围,树立良好学风。
树立良好的学风,营造宽松的理论研究氛围至关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这是关系我党理论建设工作成败的重大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同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动态中实现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劳永逸。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概括。我们参政党理论建设,只有与参政党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我党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的实践上来,从不断发展的参政党建设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中找观点、找方法、找规律,把丰富的实践提高到理论程度,才能有不竭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希望同志们塌下心来,扑下身子,深入到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当中,有的放矢地研究、深入浅出地回答广大党员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发展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真正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党员”,理论才能赢得广大党员的欢迎。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正确判断形势,深刻分析问题,科学制定决策,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我们运用科学理论去认识和把握实践的能力。“蜘蛛的活动与纺织工人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完成了”。这段饶有风趣的话,出自马克思的名著《资本论》,它说明了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重要。同理,能不能做好理论成果转化工作,能不能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是我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根本标志。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就难以干好工作;不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再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实践,也难以干好工作。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仅要求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求我们主动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开展理论研究,既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要切合实际,发扬民主。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要保持参政党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决贯彻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原则,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多讲真话,少讲套话,不讲假话,提倡敞开思想,各抒己见,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同时,要注意把握学术研究和宣传报道的界限,做到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
4、建设骨干队伍,培养理论人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如萧何;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才,我能够得到他们、起用他们,所以赢得胜利。项羽虽然有一个优秀人才范增,却不重视他的意见,所以被我打败。可以看出刘邦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拥有和使用人才。当今世界,人才资源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好任何领域包括思想理论领域工作的重要因素。
参政党理论建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创造性,同样需要有一批有志于参政党理论研究的骨干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这项工作。由于客观原因,我们党专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很少,除了我党各级组织专职工作同志外,许多都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而绝大多数同志都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从事文字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责任很重,难度很大,可以说有“三苦”:辛苦、心苦和薪苦。这就要求同志们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政绩观和得失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科学民主的学风,要切戒浮躁,耐得住寂寞,实现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相统一。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也要体谅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我们要努力整合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才资源,组织协调好理论工作者与广大党员,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中青年与老同志等各方面的力量,着力造就一支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学术带头人和理论研究骨干,推动理论建设工作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
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注重现有理论研究人才的使用和锻炼,对有突出贡献的,要特别爱护和珍惜;同时也要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要密切同理论工作者的联系,与他们互通信息,交流工作,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不求全责备;既关心爱护,又放手使用,使他们真正施展出理论才华。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理解、信赖他们,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提高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励他们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同志们:
参政党理论建设使命神圣,任务艰巨,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用强烈的事业进取心取得实效。古人讲,“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时代,是一个呼唤理论发展创新的时代。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与时俱进,奋发有为,通过全党上下的不懈努力,开创农工党理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